农村改厕:厕所变干净,村民少得病
发布时间:2018-07-09 11:28 ??? 来源:健康中国??? 浏览次数 ??? 【字体:

清洁卫生的厕所是从源头上控制疾病传播的关键,对于公共健康至关重要。农村改厕以来,有效控制了疾病的发生和流行。实施“厕所革命”地区“粪—口”传播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。

力争到2020年,东部地区和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基本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建设改造,有效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、寄生虫病的发生流行。

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表示,农村改厕工作是一项得民心、顺民意、惠民生的重大民生工程,做好农村改厕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,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,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。保障13亿多人的健康,不仅要靠医疗卫生的小处方,还要靠社会治理的大处方

连茅圈即将成为历史

在河北正定县农村,几乎家家都曾有过“连茅圈”:茅厕和猪圈连在一起, 厕所盖在猪圈上面,粪便直接成为猪的饲料。

以前的夏天,村民在院子里吃饭,一手拿馒头,一手轰苍蝇,似乎习以为常。

2014年,河北省级财政筹资近4.8亿元,用于消灭全省农村的“连茅圈”,目前已基本完成改造工程,“连茅圈”即将成为历史。

“进口”与“出口”,是人体健康的两大“门户”。现代医学指出,粪便中含有多种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原体,严重威胁人体健康。

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,全球因缺乏厕所等基本卫生设施引发肠道疾病,每年造成约150万未满5岁的儿童死亡。清洁卫生的厕所是从源头上控制这些疾病传播的关键,对于公共健康至关重要。

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,中国政府承诺到201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%。经过多年努力,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1993年的7.5%提高到2014年的76.1%,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。根据国务院要求,到2020年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%。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山东、广东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%以上。在一些基础条件比较好、居住比较集中的农村地区,具有完整上下水的水冲式厕所已经基本普及。

 

改厕有效控制了疾病的发生与流行

 

新中国成立初期,农村地区厕所简陋,“一块木板两块砖,三尺栅栏围四边”曾经是我国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,对环境和水源污染严重,导致霍乱、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和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高发,给人民群众健康带来巨大危害。

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领导下,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。上世纪90年代,改厕工作纳入《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》,广大农村掀起了一场“厕所革命”。

 

21世纪以来,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持续加大对农村改厕的投入。2004年,中央财政设立农村改厕转移支付项目,推广建造无害化卫生厕所,提出了三格化粪池式、双瓮式、三联沼气池式、粪尿分集式、双坑交替式及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卫生厕所等6种模式。2009年,农村改厕纳入深化医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。

截至2013年,中央财政共投入82.7亿元补助农村改厕工作,补助标准从2004年补助中西部地区150/户,逐步提高到补助东部地区300/户、中西部地区500/户。各地以中央补助资金为先导,采取“国家补一点、集体拿一点、个人出一点”的原则,多方筹措农村改厕资金,为项目实施提供经费保障,加快了农村卫生厕所的普及。

农村改厕,有效控制了疾病的发生和流行。通过对粪便实施无害化处理,有效杀灭粪便中的细菌和寄生虫卵,减少蚊蝇孳生,实现了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。

2009年—2011年医改农村改厕项目综合效益评估显示,项目地区“粪—口”传播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,由37.5/10万降至22.2/10万,其中痢疾、伤寒和甲肝发病人数分别下降35.2%25.1%37.3%

特别是在血吸虫病疫区,建设卫生厕所已成为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的重要措施和手段,血防地区改厕村的血吸虫感染率明显下降,为实现“十二五”血吸虫病防控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 


[网络编辑:爱卫办]

Copyright ? 2016 www.shjzwc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356884.com门户网
陕ICP备12002704号    网站标识码:6103240002
联系我们:0917-5211328